人们怀念的老县长
文/姜广富
六十年代,俺县里有个老县长,称他老县长,主要是资格老,抗日战争时期就当兵打鬼子。
老县长姓赵,叫赵东海,是副县长,因为他密切联系群众,又没官架子,德高望重,人们都尊称他老县长。
老县长小时候,是个放牛娃,给地主家放着一群牛,穷的夏天光屁股,冬天的衣服既破又单薄,冻得受不了,常趴在牛身上取暖,别说上学了,私塾的门朝哪?他都不知道。
抗日战争后期,八路军号召青壮年参军抗战,赵东海那年才16岁,想当八路打鬼子,招兵的看他年龄小,个头矮,不同意他参军,赵东海上了邪劲,部队在前边走,他在后面跟,部队走到哪,他跟到哪,怎么劝也不回去,部队首长感动了,破例收下了这个不够年龄的兵。
赵东海成了八路军战士,不怕苦,不怕死,作战勇敢,南征北战,多次负伤,他的命真大,从死亡上活过来。打跑了日本侵略者,接着打老蒋,从长白山一直打到云南,解放了全中国,赵东海从战士到排长、连长、营长,部队在云南驻防,六十年代,他被提拔为团长。
赵东海的上学年龄,是陪伴着牛屁股长大的,大字不识一个,到了部队,部队休整、行军途中,他跟着有文化的战友学识字,给自己定了目标,一天学会几个字,行军停下来,他拿着树枝在地上学写字。
解放后,得到上级首长批准,他参加了几次速成班,等到当团长时,他的文化程度,能够读书看报了,有些不认识的字,来不及问,不是念字头,就是念字边,你别说,有的字,还被他蒙对了。
有一年的元旦,部队去慰问驻地群众,他们都是少数民族,部队放映队为群众放电影,电影放映前,部队首长要讲讲话,秘书给团长写好了发言稿,秘书了解团长好念错白字,那句“我代表全团指战员,对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”。秘书怕团长把衷心念成哀心,在衷字旁边加了个括号,(此念中)。
到了晚上,当地群众听说部队慰问放电影,广场上人山人海,赵团长开始讲话,先是讲了当地人民对部队的无私支援,军民团结之类的话,讲到最后一句:“我代表全团指战员,对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表示此念中心的感谢!”讲完带头鼓掌,当地群众是少数民族,对汉语似懂非懂,一听此念中心的感谢,那可能是汉语非常非常感谢的意思,出于对子弟兵的热爱,掌声雷动,经久不息。
赵团长灵机一动,提高了声调,对着麦克风:“请允许我再一次表示此念中心的感谢”。“啪”的一个敬礼,并深情地注视着全场群众。全场沸腾了,群众们站了起来,拼命鼓掌,赵团长的敬礼伴随着群众掌声,足足持续了三分钟。
后来,赵东海转业回到家乡,到县里任副县长,他和老百姓没什么两样,下乡骑着辆自行车,戴一顶草帽,脚蹬一双军用球鞋,兜里装一个旱烟斗,和老农民坐在地头上,吸着旱烟唠家常。
老县长,大大咧咧,人特别随和,在家中吃饭,孩子们多,生活上不宽裕,熬的小米粥,他伸勺子往锅下舀,老婆嫌他挖稠的,第二天做的鸡蛋汤,他想撇着舀,别再说他挖稠的,老婆又说他把鸡蛋穗撇走了,老县长把碗一放,长叹一声说:“俺赵东海盛饭,真是上下为难啊!”
老县长文化低,常常闹笑话,但是,不妨碍人们对他的尊重,都体谅他生在旧社会,没机会上学,能够自学到这程度,非常的不容易。
有一次,老县长在生产队里开社员大会,他说:“只要咱们拧成一股绳,鼓足干劲,多养猪,多积肥,棒子地里间玉米,今年的粮食产量,争取提高百分之二十,明年提高千分之二十,后面提高万分之二十。”
小青年们听了,都偷偷地笑,有人悄悄告诉老县长,分母越大,数越小。老县长听了,哈哈大笑,连忙说:“奶奶的,俺也没闹清分子分母,谁大谁小,怨就怨小时候没捞着上学,你们可得好好供孩子读书,他们长大了当干部,别像我一样闹笑话。”
老县长去世好多年了,上了岁数的人提起老县长,个个竖起大拇指,夸他是革命功臣,毛主席培养的好干部,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。他的笑话常被人们唠起,引的听众哈哈大笑,可笑声里没有丝毫的贬低,满满的都是尊重,言谈话语里,都是深深地怀念。
作者简介:原创作者姜广富,喜欢文学写作,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,是活跃在文学创作圈内的老兵。